棋牌游戏大全,棋牌游戏app,棋牌游戏平台,棋牌游戏赌博,棋牌娱乐,棋牌娱乐平台,棋牌论坛,棋牌,开元棋牌,棋牌游戏有哪些,斗地主,扑克游戏,麻将,德州扑克,牛牛,麻将糊了,掼蛋,炸金花,掼蛋技巧,掼蛋口诀,抢庄牛牛,十点半,龙虎斗,21点,贵阳捉鸡麻将,牌九浙江省共有26个山区县、6个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重点、难点、突破点在山区海岛县。2022年8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发挥慈善作用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围绕缩小地区差距,进一步畅通慈善资源配置的对接通道,引导慈善资源向山区26县倾斜。慈善事业如何更好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推动山区海岛县等加快发展地区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是现阶段慈善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浙江省民政厅调研组利用两个月的时间深入调研,并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2.慈善信托情况。截至2024年底,浙江省慈善信托累计备案747单、备案资金规模23.66亿元,山区海岛县累计备案89单、备案资金规模0.96亿元,分别占全省的11.91%、4.06%。全省慈善信托每单平均备案资金规模为316.73万元,山区海岛县为107.87万元。山区海岛县慈善信托单笔备案资金规模最大的为2000万元,系苍南县中诚2024农银壹私行·谢秉政慈善信托项目,备案机关为温州市苍南县民政局。
1.慈善组织数量。截至2024年底,浙江省各级民政部门登记认定慈善组织共2317家,其中县级民政部门登记认定慈善组织1537家。山区海岛县民政部门登记认定慈善组织共377家,分别占全省慈善组织总数和县级慈善组织总数的16.27%、24.53%。慈善组织数量为个位数的山区海岛县共20个,平均每个山区海岛县有11.78个慈善组织。山区海岛县慈善组织类型中,社会团体数量最多,为187个,占49.60%;其次为社会服务机构,共有97个,占25.73%;基金会数量最少,为93个,占24.67%。
当前,无论是从浙江全省还是从全国来看,慈善捐赠都以企业捐赠为主,个人捐赠占比较低,而企业捐赠又受到经济环境影响。因此,慈善捐赠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经济因素影响。浙江山区26县占全省县级行政区数量近三分之一,国土面积占全省45%,但GDP总量在全省占比较低。2023年,山区26县和海岛6县平均经济规模仅为非山区海岛县的28.98%和47.45%,山区海岛县GDP比上年增加735亿元,与非山区海岛县的增量差距为3363亿元。受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整体经济体量较小、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和高净值人群数量偏少等诸多因素影响,山区海岛县本地开展慈善捐赠普遍存在辖区内企业对慈善事业的参与度不够高、个人捐款的积极性未能有效调动等情况,慈善捐赠来源较为匮乏,捐赠渠道相对狭窄,导致地区慈善资源体量较小。
目前,山区海岛县慈善组织数量整体偏少,且内部差距较为明显。同时,普遍存在“马太效应”,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主要体现在慈善总会占据主要优势,其他组织竞争力较弱。其一是因为地区慈善资源体量较小,且慈善资源分配不均衡。慈善会系统在社会认知里仍有较浓的“官方”色彩,因此捐赠主体愿意将善款、物资等捐赠给慈善会系统,且每年开展的各级“慈善一日捐”活动的募捐资金也都捐给了本级慈善会,有相对固定的募集渠道和资金来源。其二是多数慈善组织处于初级阶段,专业化程度较低,面临资金、场地、人力等各方面困难。除慈善会、企业基金会以外的其他慈善组织,在成立后往往因社会知名度不够高、组织建设不够规范等原因,企业、个人等群体对其捐款意愿不强,缺乏稳定的募集来源和足够的资金支持,导致组织运营难以维系、慈善活动难以开展。单靠慈善总会一家组织,难以覆盖一个县级行政区的慈善需求,长此以往,会导致地区慈善服务供给日益减少。
现代慈善活动的开展,往往以项目运作为主要方式。从募捐来源角度看,山区海岛县开展的慈善项目类型以非公募项目为主,公募项目较少,大部分地区仅有当地慈善总会具有公开募捐资格。截至2024年底,山区海岛县均开展了公开募捐和非公开募捐项目,但仍有9个县累计开展的公开募捐项目未超过5个,有4个县累计开展的非公开募捐项目未超过5个。从实施效果角度看,以“输血型”项目为主,“造血型”项目较少,还停留在以物资直接帮扶的阶段,培养技能、帮助就业等项目数量偏少,通过慈善资源撬动社会力量推动可持续发展作用发挥不足。从项目类型角度看,以基础性的扶贫济困、助学助医为主,环境保护、应急救援、乡村振兴、医疗救助等专业领域开展的慈善项目较少。究其本质,在于慈善组织专业人才队伍培育不足,从业人员业务能力较弱,缺乏专业知识和培训;慈善项目设计和执行能力较差,无法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社会需求。
慈善基地是培育慈善组织、孵化慈善项目、对接慈善资源的平台载体。目前,慈善基地距离目标定位仍存在一定差距,部分慈善基地仅在慈善文化宣传、慈善工作展示等方面发挥了作用,在组织培育、项目孵化、资源对接等方面的功能作用不明显。据部分山区海岛县民政部门反映,慈善基地对本地慈善事业发展具有一定作用,但运营经费紧张、工作人员流动性大等一系列因素,制约着慈善基地的发展和功能的发挥。作为衔接政府、慈善组织及服务对象的枢纽型载体,慈善基地运营资金主要依靠政府购买服务,来源较为单一。由于慈善基地资金资源有限,也导致慈善基地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待遇相对较低,进而导致人员流动性较大,优秀专业人才留不住。
着力培育山区海岛县本土慈善专业人才,形成培育链辐射带动,发挥人才引领作用,加快慈善助力共同富裕的步伐。一是着眼慈善人才“增值培优”,开展山区海岛县慈善从业人员专业化培训,要求各县(市、区)每年至少开展2次培训。积极构建人才成长快速通道,择优选派慈善人才到省级慈善组织跟班锻炼,有效提升专业水平。二是打造“1+1+n”慈善人才培育链,组建由慈善领域专家学者、头部慈善组织负责人等组成的慈善“智囊团”,1位智囊团成员结对1个山区海岛县慈善人才,从而辐射带动当地慈善人才发展。三是聚焦慈善力量储备,深入发掘山区海岛县基层慈善工作人才,组建慈善人才库,同步实行人才库动态管理。
积极引导各级慈善资源向山区海岛县合理倾斜,通过慈善资源撬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推动慈善助力共同富裕可持续发展。一是持续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省本级募集善款优先用于资助面向山区海岛县的慈善项目。大力推广“浙里有福”即开型福利彩票,筹集公益金优先支持山区海岛县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二是加大慈善信托宣传推广力度,持续开展慈善信托政策和实务宣讲推介活动,鼓励支持企业家等高净值人群以慈善信托方式助力山区海岛县发展。鼓励信托公司与山区海岛县慈善组织开展合作,引导慈善信托资金实施助力山区海岛县发展的公益慈善项目。三是引导省内头部慈善组织广泛联系电商平台、爱心企业等,线上线下公益助销农优产品,助力山区海岛县优势产业特色产品增产增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四是通过广泛引导群众捐赠、设立专项基金等多样筹集方式,以慈善资源撬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山区海岛县的老年食堂、“爱心卡”等助老项目,扩大山区海岛县养老服务范围,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形成以慈善基地、社会工作站、助联体、“浙里有善”数字化平台为核心的慈善工作阵地模式,组合驱动慈善助力共同富裕。一是搭建省级慈善组织“组团式下沉”工作平台,发挥省级慈善组织专业优势,加强山区海岛县慈善组织培育扶持,提供政策咨询、规范指导、能力提升等服务,充分发挥慈善组织助力慈善事业发展的主体作用。二是指导山区海岛县民政部门以慈善基地为平台,以社会工作站为纽带,打造和优化一批慈善阵地,强化定位功能作用,完善慈善服务网络。推动山区海岛县与结对帮扶单位开展慈善阵地提质交流,形成慈善阵地提升清单。三是构建“慈善+救助”模式,加快慈善基地与助联体的融合建设,打造线下救助与慈善力量汇聚的平台枢纽。以“浙里有善”平台数字赋能,通过镇、村级站点摸排、归集当地慈善需求,县级平台拆解、分类,鼓励当地慈善组织优先认领需求、谋划项目,着力实现救助提供方、需求方、服务方有效对接。深入开展“同心向善”行动,精准识别山区海岛县慈善需求,省域范围内优先为山区海岛县匹配慈善资源。
坚持需求导向,为山区海岛县困难群众提供更优质、更专业、更暖心的慈善服务。一是聚焦山区海岛县“一老一小一残一弱”等群体的慈善需求,引进落地一批省级慈善组织品牌慈善项目,开发培育一批山区海岛县本土慈善项目。在省级慈善事业引导资金年度评定中,对定向帮扶山区海岛县发展效果好、范围广、影响深的慈善项目,予以重点支持。二是发挥慈善在社会救助中的补充作用,打造慈善救助品牌项目。高质量推进“善居工程”项目,对山区海岛县困难家庭生活居住环境进行改善,满足困难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切实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三是鼓励律师、会计师、医护人员、应急救援队、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积极配合慈善组织,为山区海岛县“一老一小一残一弱”等群体提供专业性志愿服务,扩大慈善服务供给。
以文化浓厚氛围,以表彰予以激励,以理论推动创新。一是结合“中华慈善日”、“99公益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集中举办“慈善周”、“慈善月”系列活动,深入挖掘、打造山区海岛县慈善文化品牌、标杆。二是广泛开展地区慈善奖等褒扬选树活动,形成浓厚慈善氛围。在各级慈善奖推荐评选过程中,优先考虑为山区海岛县慈善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单位,以及定向支持山区海岛县的慈善项目、慈善信托。三是推动山区海岛县慈善总会加强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打造校地合作基地,驻点开展慈善助力共同富裕主题研究和实践。深入开展“西湖论善”、“之江公益沙龙”等活动,共同探讨山区海岛县慈善助力共同富裕的理论和实践方案。
一是建立健全慈善组织登记管理机关、行业管理部门、业务主管单位、公安、司法、金融监管等职能部门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综合监管机制,提升慈善事业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二是引导慈善组织建立健全内部治理机制,推动慈善组织依法依规运作,加强财务管理、项目执行和信息公开等方面的规范化建设,确保山区海岛县的慈善项目精准落地、资金使用合规高效。三是强化行业自律,鼓励各地慈善总会发挥慈善行业组织作用,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加强会员管理和监督,促进慈善组织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四是拓宽社会监督渠道,鼓励公众、媒体对慈善活动进行监督,建立健全慈善举报投诉机制,及时处理和反馈社会关切的问题,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监督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