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牌游戏大全,棋牌游戏app,棋牌游戏平台,棋牌游戏赌博,棋牌娱乐,棋牌娱乐平台,棋牌论坛,棋牌,开元棋牌,棋牌游戏有哪些,斗地主,扑克游戏,麻将,德州扑克,牛牛,麻将糊了,掼蛋,炸金花,掼蛋技巧,掼蛋口诀,抢庄牛牛,十点半,龙虎斗,21点,贵阳捉鸡麻将,牌九1983年,阿尔温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一书正畅销中国,这本书提出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信息技术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自此,信息革命、信息产业、信息工程的冲击波开始震荡着这块黄土地。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和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产业革命第三次浪潮荡涤出中国人创新的热情和才智,所以当1983年第一台浪潮生产的微机问世时,开发者们自豪地为它取了这个响亮时髦的名字浪潮。此时,山东电子设备厂也顺势把公司名字改成了浪潮这个品牌。
为了扶持这个困难大户,当时的山东省电子工业局拨来10万元项目费,用于进行磁带机的开发与生产,这笔钱对浪潮来说无疑是“救命钱”。有钱在手,当时的企业经营者反而冷静了起来。其时,全球信息产业迅速发展,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继能源、材料后的第三大支柱产业。在改革大潮的推动下,浪潮当时的领导班子痛定思痛,经过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进行深刻分析和论证,敏锐洞察到“信息时代”的来临和其中蕴藏的巨大发展机遇。于是大胆做出预测:现有的收录机市场已经基本饱和,而从世界范围内来看,信息技术方兴未艾,未来是属于信息产业的。于是果断做出“涉足信息产业,开发和生产微型计算机,抢先在国内占领一席之地”的战略决策。在征得省电子工业局同意后,浪潮的经营者们利用这笔“救命钱”“悄悄”投入微型计算机的研发。
在进行微机研发的同时,企业经营者开始进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实行了经济承包责任制,在改变传统观念、解放生产力方面克服了重重困难,经济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大大提高了工厂的劳动纪律和生产效率。经过半年的整顿,生产形式迅速好转,整个工厂的面貌焕然一新。1983年,浪潮开发出第一台“浪潮牌”微型计算机,并很快批量投入市场。到1983年底,浪潮实现产值248万元,利润8万元,实现了扭亏为盈。1985年,浪潮0520A以最高分荣获电子部计算机产品评比第一名。浪潮微机由于其技术性能和产品质量不亚于国外品牌,且有价格优势,深受广大客户的欢迎,产销量迅速增加,很快成为中国微机领军品牌,也由此揭开了中国IT产业大幕正式拉开。
1988年,浪潮微机的市场占有率已经占到了全国市场的20%,位列全国第二, 长城、浪潮、东海成为当时中国个人计算机市场三大主导品牌。当时国产PC品牌市场占有率高达75%,孙丕恕回顾这段历史颇有感慨:“那个时代,我们的计算机技术水平与国外差距不大,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他们,我们设计的板卡就很先进,大量出口,但是我们在产品外观设计上较外国差,市场和服务也不行,这就使得市场一放开,国有品牌PC就走下坡路了。
雪上加霜的是,浪潮的内部也出现了问题,其研发、生产、市场架构等组织体系十分混乱。浪潮下属的子公司各自为政,浪潮当时甚至有两个品牌的电脑,一个是PC事业部生产的“浪潮”电脑,另一个是设备厂生产的“希望”电脑,这些都是各自独立的核算单位,再加上各地的分公司,机构设置庞乱驳杂,相互打压、相互压价,导致浪潮不但要与跨国公司竞争,自己内部出现了市场竞争,浪潮的整体品牌形象受到了严重破坏,产品研发、市场营销资源也出现了问题。
此时的浪潮,经过了那个年代许多企业都会走的一条弯路,在盲目多元化的道路上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原来PC领头羊地位的丧失,浪潮需要新的发展方向。基于对国家大环境的敏锐把握,时任浪潮技术副总工的孙丕恕大胆预测:个人计算时代将逐渐向网络计算时代转变,服务器作为网络的核心,将是21世纪左右网络信息技术的关键所在,“在PC之外我们必须找到别的利润增长点,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广泛应用,对我们来说正是一个契机。”孙丕恕领军成立了另外一个部门,开始独立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浪潮小型机服务器产品。这种远见卓识使服务器成为浪潮再度复兴的关键,也为中国的信息产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由于国外对中国技术封锁,在国内找不到有关服务器的样品和技术资料,孙丕恕瞄准了新加坡、香港这样巴统协议管不到的“边缘地带”,带领了一批研发人员,先后赶赴这两个地方,搜集了大量技术材料,还从美国买回很多服务器方面的书籍。他带领“小分队”将国外厂商废弃不用的小型机服务器一遍遍地拆卸,一遍遍地组装,终于弄明白了构造原理,确定了有关服务器的技术参数。功夫不负有心人,1993年3月,浪潮研发成功中国第一台服务器SMP2000,该产品基于开放架构,大量采用标准工业技术,能够实现大规模工业应用,SMP2000的问世标志着中国服务器产业的诞生。同时由于SMP2000的大规模市场化应用,打破了国外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应用限制,降低了服务器市场的产品价格,使得服务器在中国的广泛应用成为了可能,孙丕恕也因此被后人称为“中国服务器之父”。
当时浪潮内部销售体系混乱,销售人员对服务器缺乏足够的认知,也缺乏销售的信心,只愿意卖熟悉的PC等产品。身为服务器研发者的孙丕恕, 硬着头皮走到了市场的第一线年,孙丕恕来到山东德州的中国银行,“我们的服务器肯定不比你们用的差,而且这是民族品牌,谁不讲爱国呀?你们先用着,钱的事先不说。”在随后的近半年时间里,孙丕恕开着一辆丰田面包车几乎天天都到德州中行“软磨硬泡”,而他的几个部下更是干脆吃住在那儿,每天晚间用自己的研发系统来代替外国品牌机进行系统应用测试,经过一段时间的比照检验,SMP2000完全可以替代外国的品牌机,产品的保证和浪潮人的执著打动了客户,德州中行最终以每台差不多100万人民币的价格购买了两台浪潮小型机。“那一天我兴奋极了,还专门在德州中行花50块钱开了一个账户,因为这是我们第一台小型机在银行应用的产物,可惜现在这张存折我已经找不到了。”孙丕恕后来遗憾地说。
1996年是浪潮服务器的一个新起点。在这一年,浪潮服务器卖出了近2000台,一下子跃居国产品牌第一名;SMP2000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该年度IT领域的最高奖项。1997年,国家863计划专家组经过考查论证,把浪潮服务器的开发与推广应用确立为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和产业化基地,浪潮“国产服务器应用系统”也被列为“863”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在浪潮建设国产服务器成果转化基地,2000年中国首条年产10万台服务器的生产线年浪潮在济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就是浪潮信息新的服务器生产线所在地,浪潮人自豪地称之为“北方基地”,浪潮建成生产能力为30万台的全国规模最大的服务器生产基地,为进一步提高国产服务器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是,浪潮的发展仍然没有就此顺理成章地进入平滑上升期。尽管1993浪潮研发出中国第一台小型机服务器,但在接下来的三四年间,浪潮内部经营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PC产业处于下滑局面,多元化仍在继续,分公司各自为政的态势始终存在。在经过前几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内部的机制和体制都出现了弊端,原来粗放的管理不再适应高速变化的IT企业,虽然1997年浪潮服务器销量以100%的速度增长,但是由于总量不大,服务器在整个浪潮集团中仍然是电脑的附属品,这一年,浪潮在国内PC市场的份额由巅峰时期的三分之一跌落到不到1%。残酷的现实使浪潮人痛定思痛,浪潮急需要变革来改变这种局面。
“二次创业”伊始,浪潮确定了以服务器产业为龙头的产业发展道路,并对诸侯割据、内部竞争的产业架构进行整合,形成按照单一产品划分、产供销一条龙的事业部制。伴随国内信息化建设需求的扩大,浪潮服务器产业的快速发展,PC产业、系统集成等业务稳步的发展,浪潮重新走上了上升的道路。但是对于市场竞争激烈、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需要高效率运营的IT产业,旧的体制弊端显得尤为突出。回顾当时的情形,孙丕恕举过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我们这种国有独资企业里,你要想解聘一个人,得做无数的思想政治工作。早晨天一亮他堵在你门口,晚上下班回家,他还堵在你门口,一遍遍地谈。改制是势在必行。”
随着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展开,浪潮在不断进行产业架构整合同时,开始积极探索、实践,进行企业的股份制改造,这为老国企浪潮实现快速发展予以了制度上的保障。1998年浪潮将其拥有围绕计算机硬件的产业力量进行再次整合;1998年10月,浪潮引进了战略投资者,12月份正式开始改制,组建了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6月8日,涵盖浪潮服务器、PC等业务的“浪潮信息”(000977)正式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浪潮旗下第一家上市公司正式诞生。
2000年浪潮进一步整合其软件企业办公自动化研究所、金融事业部,购并外部软件企业,成立了浪潮齐鲁软件产业有限公司,2000年8月抓住机会,买下泰安市政府持有的3800万股“泰山旅游”的股权,将齐鲁软件注入“泰山旅游”,从而使浪潮集团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泰山旅游”更名为“齐鲁软件”。2001年11月18日,“齐鲁软件”进一步更名为“浪潮软件”(600756)。2004年4月,浪潮在香港子公司在香港创业板上市“浪潮国际”,逐步收购浪潮在国内的IT服务业务,2008年8月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0596)。2004年4月党的十六大提出一部分国有资产退出竞争性行业,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浪潮集团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支持下,由完全国资独资控股,变为国资主导控股,员工持有25%股权的股份制集团公司。
实际上,浪潮的国际化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在此期间,浪潮还走过一些弯路。孙丕恕曾经对记者感慨说:“我们曾经好多次领导过行业的发展方向,但最后赚到大钱的却不是我们。” 拒绝与摩托罗拉合作汉字传呼机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上世纪90年代初,浪潮研发出全球第一个汉字传呼标准,摩托罗拉几番劝说浪潮与其合资,但当时的浪潮一心想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生产,并没有考虑到自己薄弱的产业化基础,拒绝了这个很好的向通信产业拓展的机会。
Inspur国际品牌切换也是浪潮国际化另一个重要里程碑。随着浪潮国际化步伐的加快,浪潮在国内与国外合资合作越来越频繁。出于“国际化”战略深化发展的需要,浪潮开始酝酿更换旧的品牌标识。2006年4月18日,浪潮正式对外宣布启用新的品牌标识“Inspur浪潮”。浪潮的此次换标行动,不仅意味着浪潮将大力进军国际市场,更预示着浪潮将实现阶段性跨越,演变成为一家更紧密贴合用户需求,以客户为关注焦点,为客户提供一体化应用解决方案的国际化企业。
今天的浪潮,形成业界具有领先地位的计算机、软件、商业终端、通信、半导体等五大产业群组,拥有“浪潮信息”、“浪潮软件”、“浪潮国际”3家上市公司,综合实力位居中国IT产业前两位,2007年,浪潮实现销售收入193亿元,位居2007年中国大企业竞争力500强第6位。浪潮几经沉浮却能够屹立于成功企业的行列,锐意进取和创新变革的精神是关键;而浪潮跌宕起伏的创业史,正吻合了时代发展大背景,因此,堪称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一个缩影。